18luck门户您的位置:網站首頁 >18luck门户 >財神節由來

財神節由來

更新時間:2014-08-18   點擊次數:1801次

謝親(qin) 戚朋友的大力支持......大吉大利、開開心心、歡歡喜喜,所有美好的語言一起開放。鞭炮自清晨開始,一直延續到午後。中午宴賓朋,晚上親(qin) 人聚,熱熱鬧鬧一整天。祭祀時,紅燭高燒,鞭炮齊鳴,用麵做成元寶、聖蟲,或用錢做成錢龍,吃水餃謂之“元寶”,意謂招財進寶。

財帛星君李詭祖又稱增福相公,文財神,增福財神,福善平施公。姓李名詭祖,淄川五鬆山人。生日九月十七,成道日七月二十二。魏孝文帝時任曲梁縣令,清廉愛民,去世後立祠祭祀。唐武德二年(619年),被唐高宗賜封“財帛星君”,唐明宗天成元年(926年)被賜封“神君增福相公”,元代(1271-1368)被賜封“福善平施公”。淄川五鬆山嬤嬤幢有祭祀李詭祖的“增福廟”和李相公墓。

財帛星君李詭祖在民間,他的繪像經常與(yu) “福”“祿”“壽”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,合起來為(wei) 福、祿、壽、財、喜。增幅財神畫像文雅非凡,錦衣玉帶,頭戴朝冠,身穿紅袍,白臉長須,麵帶笑容,左手執“如意”,右手執“聚寶盆”,寫(xie) 著“招財進寶”四字。身後二童子為(wei) 他打著日月障扇。左青龍,右白虎,口吐孔錢和元寶,顯得這位財神爺神通廣大,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,源源而來的金銀財寶。

春節時,一般人家必懸掛此圖於(yu) 正廳,祈求財運、福運。正月初五,各商店開市,一大早就金鑼爆竹、牲醴畢陳,以迎接財神。據《古禾雜識》記載:“初四日午後接灶,至夜則接路頭,大家小戶門前各懸燈二盞,中堂陳設水果、粉團、魚肉等物,並有路頭飯、路頭湯,鄙俚之至。” 清人顧鐵卿《清嘉錄》中引了一首蔡雲(yun) 的竹枝詞,描繪了蘇州人初五迎財神的情形:“五日財源五日求,一年心願一時酬;提防別處迎神早,隔夜匆匆抱路頭”。“抱路頭”亦即“迎財神”。我國北方地區有在正月初一拜財神,正月初五接財神的習(xi) 俗。是日家家戶戶擺供品為(wei) 財神祝壽,祈求財神賜福,保佑來年財源廣進,五穀豐(feng) 登,幸福美滿。蒲鬆齡在他的《窮漢詞》裏麵描寫(xie) 了這種習(xi) 俗:“大年初一,燒炷名香,三盞清茶,磕了一萬(wan) 個(ge)